文/賴永興 策展人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教授
(Yun-hsin Lai Curator,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Sculp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
臺灣的當代雕塑和日本的近代雕塑發展有相當緊密的關係,最早赴日學習雕塑的臺灣的雕塑先驅黃土水是進入當時的東京藝術學校,也就是今日的東京藝術大學以下簡稱藝大,本次受邀展出的雕塑家們都是一流藝術大學雕刻科的教授,不是出身於藝大,就是師承上與其有所淵源。這幾位雕塑家在這幾年來大都曾來臺灣參加活動或展出作品,所以對臺灣藝術界來說應該並不陌生。展名用「日本名家雕塑」是因為深井隆(Takashi Fukai 1951~)、木戶修(Osamu Kido 1950~)、林武史(Takeshi Hayashi 1956~)三人都是藝大畢業,也都是或曾是藝大的教授。日原公大(Kodai Hihara 1945~)藝大畢業後留學法國高等美術學院,國立宇都宮大學教授退休後,目前為大田原市藝術文化研究所所長。波多野泉(Izumi Hatano 1957~)及上條文穗(Fumiho Kamijo 1953~)兩人也是藝大畢業後任教沖繩縣立藝術大學雕刻專攻,波多野泉更是現任校長。石田陽介(Yosuke Ishida 1958~)是金澤美術工藝大學雕刻科教授,日展會員。水上嘉久(Yoshihisa Mizukami1960~)與多和圭三(Keizo Tawa1952~)都是多摩美術大學雕刻科的教授。唯一沒有在大學任教的青野セクウォイヤ(Sequoyah Aono 1982~)畢業於藝大研究所,是以紐約和日本為據點活耀於國際的雕塑家。以這樣雕塑家陣容將展名稱之為《日本當代名家雕塑》實不為過。
這次展出的雕塑家都是屬於古典的雕塑創作表現,也就是面對材質,運用自身的勞動進行創作,或許是任教於大學意識到自己的雕塑創作就是學生的觀察對象,除了教學外,自身的創作行為也是平日教學內容的實踐。
深井隆藝大畢業後曾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向飛利浦•金(Phillip King 1931~)學習,以木雕沙發、椅子、馬等題材探討哲學的命題,他選擇和人類關係緊密的沙發和馬來暗示人的存在,經常出現在沙發上的書本是暗喻人活著時的精神面,而蘋果則是物質面的象徵,經常出現的翅膀則是將人類思緒帶往遠方的工具。
木戶修是以工業材料不鏽鋼來表現大自然的螺旋符號,他的雕塑是必須應用數學公式計算角度與材料,後來甚至自行編寫出電腦程式來滿足他的複雜造形計算,他在長野的工作室中將不銹鋼材料切割後,用自己設計的滾圓機滾出需要的弧度,加以組合焊接再打磨完成,將不同造形的螺旋以鏡面不鏽鋼呈現後,能夠反映周遭的景色,融入環境之中。
林武史目前是藝大雕刻科主任,他的石雕創作主要是以呈現日本人心中的原始風景為主,例如水田、小山丘等,他的石雕展呈必須介入空間與環境結合,讓觀者進入或踩踏方能進行觀賞,他作品也探討日本人生活中的「四帖半」空間,也就是傳統茶室的尺寸,以石雕的創作來揣摩日本人心中的尺度。
日原公大擔任所長的大田原市藝術文化研究所位於建築非常具有現代感,已經廢校的兩鄉中學,在風景優美的田野之中,一面推動在地藝術普及活動之外,一面定期舉辦國際藝術創作營與世界接軌,創作常以木雕人豬合體的造形為題,自在地加上其它材質使作品更具魅力,作品活潑風趣中也帶有些許嚴肅,作品名中常見「捕捉白雲」意味著生活中人類對夢想的執著與堅持。
波多野泉一直都以木雕與乾漆脫胎創作為主,時而人物,時而綿羊與戰鼓,時而周遭的小物都是他的創作主題,他的作品主要配件或胎體常用札實的木雕技法來製作,生漆與貼金箔的技法使他的作品既富當代感,又有濃濃的日本味。
上條文穗除製作大型陶塑,也做木雕作品,一片片巴掌大的木雕樹葉,從選材到雕刻上色,具有極精緻嚴謹的完成度,每片木樹葉富有藝術家滿滿的心意;書的創作過程是將木頭造的紙疊成塊狀回復成偽木材,再刻成書這樣的程序變化,會讓我們反思許多生活中的基本程序問題。
石田陽介是長期出品日展的藝術家,他的創作本以泥塑人物為主,近年改為木雕創作,泥轉為木使他的作品表面肌理還是用雕刻刀在做泥塑的質感,也使他的人物雕塑表現更接近他理想中的人,特別是女性人體雕像彷彿賦予作品真實的生命力。
水上嘉久是以石材雕刻山的雕塑家,他為了探討日本人心中的山,研究了從日本的水墨畫到中國北宋的水墨畫中的山形表現,更曾到中國觀賞名川大山,他用石雕創作擬仿山的形成是由雨水逐漸沖刷而來,用鐵鎚敲擊鑿刀代替雨水,一鑿一鑿雕出的山脈和山谷,要創作出他心目中的那座屬於東方人的「山」。
被稱為「後物派」作家的多和圭三的鐵雕作品是將實心的鐵塊,像苦行僧一般用鐵鎚一下一下的在材質上敲下無數堆疊的痕跡,一直到鐵塊造形達到他的要求為止,一次次的敲擊帶給鐵塊表面痕跡,也細微的影響鐵塊整體的造形,敲擊面微微外傾的造形,堆疊著數不盡的作者實踐過程的時間與紀錄。
Aono Sequoyah的父親是美國人,自幼怕被看不起常比同儕更加努力學習,進入藝大後更是如此,札實的寫實功力和快速的執行力使他有成為雕塑家的豐厚資本,石頭與木頭都是他熱愛創作的材質,以人物為主的雕塑經常在探討自我存在的議題,近年在歐美各地及日本都有大型石雕公共藝術創作,他的木雕人物中有造形俐落的寫實自刻像,也有被解構再組合的人物,充滿神秘感且耐人尋味。
這十位雕塑家或許代表不了日本雕塑界的全貌,但是也足以一窺日本雕塑的世界,雖然臺日文化淵源深厚,交往頻繁,這些雕塑作品卻有臺灣雕塑家少見的表現與執著,藉由這次在赤粒藝術的展出希望帶給國內藏家及愛好者一個離我們很近的外國文化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