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閱讀文章
BACK
SCROLL
專訪
【STAART 藝術家專訪】存在的備忘錄:王韋堯、陳又榆專訪
筆觸奔放、造型扭曲、用色大膽的手部與軀體姿態、與鮮豔明朗,眼眸閃爍之寵物肖像,看似截然不同的創作主題,卻同時包含了兩位藝術家對於「存在」的所思。藝術家王韋堯以「手」為象徵,妙取手作為人際交流、觸摸世界之媒介,思考存在之大事;陳又榆則透過畫筆紀錄逐漸老去的摯愛寵物,為後肉體的存在辯護。弗讓空間占有的消逝,成為不存在的唯一口供。

存在?

 

「手」是王韋堯思考存在的方式與特殊的視覺語言。手的姿態與形象在他的作品中不僅代表人類與世界之間的聯繫,更象徵了情感的流動與心靈的表達。同時也以強烈的視覺描繪,呈現掙扎、渴望、接受、釋放等生而為人無法迴避之情感。面對人類的複雜多樣、獨特卻又與群體密不可分,「人到底帶著什麼而生?如果『存在』是指擁有的狀態,那麼擁有的是什麼?是身體的感知、手的觸碰,還是心靈的聯繫?」,這些都是韋堯透過意象與符號,試圖提出的悠長懸問。

 

▲王韋堯 《沉》

 

而本次陳又榆展出的作品從情感出發,全系列以「愛」為名。在十五歲的年邁寵物狗迷你出現失憶傾向後,又榆請來了寵物溝通師,發現迷你其實一直很努力的在記憶主人的味道與樣子,這讓又榆決定以一位藝術家最本能的方式回應迷你的愛——提筆畫下他的神情與姿態,讓彼此都以自己的方式,記憶彼此存在的時刻,是為「愛」系列作品的緣由。

 

▲陳又榆《愛:檸檬塔 Love: Lemon Tart》

 

藝術創作之外

 

兩位藝術家結識一起展出的契機,是互為視覺傳達研究所的同學。也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背景,兩人都是位「斜槓藝術家」。在身份切換之中,也使用除了繪畫的其他媒材進行創作。

 

王韋堯在繪畫之外,在設計公司擔任專案經理,攝影更是他朝繪畫發展前就習以為常的創作方式,穿梭在瞬息萬變的人群與景色中捕捉偶然。在韋堯看來,繪畫與攝影,無論在思考上或技術上其實是非常相似的,但在某些方面互補了彼此:攝影滿足了藝術家對於紀錄的渴望;而繪畫則是側重於個人的抒發。

 

▲王韋堯的攝影作品《向陽》

 

▲王韋堯的攝影作品《歸影》

 

 

陳又榆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接案插畫家與設計師,為書籍、活動、與禮品等等衣裝。在藝術創作上,又榆經常使用壓克力彩繪製。而在接案的時候則是看上數位創作的靈活性和能對色彩精準的管理。但即便使用數位媒材,又榆也時常設法模擬手繪的質感,讓設計作品兼具數位創作與傳統媒材的優點。

 

▲陳又榆的包裝設計作品

 

▲陳又榆的平面設計作品

 

 

懂生活的創作者;享受創作的生活家

 

說到創作空間,兩位藝術家在創作時雖然沒有專門的工作室,但這並不阻礙創作慾的洪流破提而來。兩人皆在日常生活的場域裡的實踐創作,發展出獨特的創作生活學。

 

王韋堯在公司有幸遇到支持他在藝術生涯發展的工作夥伴,時常利用辦公的閒暇時間,在辦公室的大片玻璃落地窗前作畫。不同於很多視覺藝術家對於創作環境必須搭載白熾光的執著,擁有攝影背景的韋堯深諳在不同白平衡下,作品的色彩與氛圍都會跟著變幻莫測之道理。放膽的讓環境光與顏料猶如紙上混色般交融,打破了色彩常理。

 

▲王韋堯充滿自然採光的創作環境

 

陳又榆的創作空間則是自己的房間,在與自己最親暱的空間裡頭作畫。而房間同時也是寵物迷你的生活空間,讓房間除了作為創作地點,也間接入畫。正巧又榆平時在構思展覽空間時,喜歡讓展場的佈置與畫作內容有所呼應。故巧妙形成了「作品-創作空間-展覽空間」的綿密關係,也是又榆在本次展出特別將心力著重,希望呈現給觀眾的巧思。

 

 ▲陳又榆的畫具推車,看到推車層層疊疊放滿東西是他成就感的來源

 

STAART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
▍公眾展期|2024年12月20日 - 12月22日
▍展覽地點|高雄承億酒店14、15樓 (高雄市前鎮區林森四路189號)
▍主辦單位|承億集團、STAART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


Source:

王韋堯陳又榆

ALL POSTS
Copyright © 2025 dpi設計插畫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