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若開:在音樂與繪畫間的藝術擺盪
從小Stephanie就跟著愛畫畫的父親動手畫圖,也曾經到兒童美術班上課,直到國小考取音樂班,主修鋼琴、副修法國號,5歲就開始學習古典鋼琴的他決定先將繪畫當興趣,專注在音樂的學業上,然而升上中學對於音樂的興趣熱度不再,進了普通班,也就沒有繼續勤練樂器,反而是跑了好幾間畫室認真學了素描、水彩、水墨等術科考試項目。然而到了考大學前夕,又決心挑戰考取音樂系,再次把美術放一旁。直到在外堂課結識設計系的學長,在學長的鼓勵之下,輾轉考上了全校絕無僅有的應用美術系輔系資格,更將兩者結合,為音樂系設計音樂會海報,也成為了他設計師生涯中寶貴的首次接案。
▲Stephanie大學輔系時練習的人像素描作品
▲Stephanie畢業鋼琴獨奏會
大學畢業後,Stephanie先是到鴻海旗下的新創公司擔任 Visual Designer,不料同事們個個臥虎藏龍,Ph.D簡直是標配,受到激勵,他決定重新回到校園,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報考師大設計系碩士,面臨主考官的質問:「你這樣跳到設計系,不會覺得放棄掉音樂很可惜嗎?」他的答案令人出乎意料:「完全不會!因為學音樂其實教會我好多其他藝術領域也會用得到的東西,從音樂中我學了怎麼觀察到譜上都沒寫的音樂細節、怎麼體會不同感受、怎麼想像⋯⋯。」對於他而言,音樂不只不會分散他繪畫的創作能量,還成為他視覺藝術永無止境的靈感泉源。
▲Stephanie與畫作合影
找到風格與步調
Stephanie從開始創作以來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呈現畫面氛圍、整體故事,一直到近期才開始有較穩定的風格,之前的多方嘗試,讓他從眾多主題中慢慢找到自我——自小在大城市生長的他,其實一直很喜歡動物與大自然,接近自然的渴望從未停歇,如何向城市裡汲汲營營的人們傳遞溫暖、寧靜,甚至獲得療癒正是他對自己作品的最高希冀。
設計時常是一個共創的合作過程,以《聶魯達深情詩篇》的設計委託為例:次女高音聲樂家范婷玉教授的音樂會視覺,在找到他前,范教授就已經對於整體畫面的筆觸與媒材有相當具體而細緻的想像,最終造就了雋永典雅的仿版畫音樂會海報。
個人創作則是往往來自於個人的生命經驗:Stephanie的第一本個人創作繪本《The Last Footsteps》運用了大量的設計思考,如何將一張張的插畫穩妥地與文字相配合,好讓本於已故愛犬的故事被充分理解,成為了創作繪本時的最大挑戰。
▲〈Belonged〉
▲《聶魯達深情詩篇》仿版畫音樂會海報設計
▲Stephanie的第一本個人創作繪本《The Last Footsteps》
▲〈Forest Singers〉
Stephanie是非常著重思考與研究的創作者,設計與繪圖最曠日費時的其實並非實際動手的時間,而是思考和研究,如何替主題、內容和風格,找到最適切的表現手法,佔據了籌備過程中絕大部分的時間。以設計接案為例,如果期限有兩個月,他可能直到最後三天才真的開始動手進行,不過也因為經過再三的溝通,縝密的籌備工作讓他下手更精準,80%的成品都會一次過關。相較之下,繪畫創作的籌備期必須留更多時間在實地繪製、嘗試不同的構圖,最後一筆一劃按部就班完成,雖然偶有兩三小時就完成,大獲好評的神來之筆,但若遇到〈Floors〉這樣細節龐雜的作品,也是得耐著性子花兩個月的時間畫完。雖說有時遇到期限壓力,而被迫加快腳步,但如果時間充裕,幾經嘗試後,多半能夠推敲出更令人滿意的成果。
▲〈Home〉
▲〈Floors〉
站在誰的肩膀上
為了精進技巧與繪畫知識,Stephanie除了積極投入研究所課程外,閒暇之餘也曾上過不少插畫大師的工作坊、臨摹不同風格的作品,就算無法直接就今日的作品看出端倪,卻對創作中的思考過程大有幫助。Rebbeca Green是他非常欣賞的一位知名插畫家,以筆觸豐富的手繪作品見長,人物比例勾勒獨樹一幟,雖非全然寫實卻十分平衡;Erin Vest色彩鮮艷的作品魔幻浪漫,模糊而難以辨認的筆觸,更能彰顯他獨到的絕美用色,如何將看似不相干的色彩完美融合,乃至於光線的捕捉與描繪,都成為他創作的養分。
https://www.instagram.com/p/C_LaKEQo_1R
https://www.instagram.com/p/CoqKWWtOJa7
近幾年出的繪圖軟體Mental Canvas ,讓創作者可以把平面的眾多圖像並置於單一立體的概念空間,翻玩前與後、上與下、裡和外的擺放,讓作品的呈現方式更多元,也刺激他以全新的視角思考創作,讓他在開始動手畫之前就設計好個部分細節,過程雖然漫長,成果卻是令人耳目一新。
https://www.instagram.com/p/CldvoWcjjfC
https://www.instagram.com/p/DBu8nEFyPTV
https://www.instagram.com/p/Cza7ySgSXQ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