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閱讀文章
BACK
SCROLL
專訪
當盲點在框架之外:Katja Farin 的非二元審美共情
「隨著年歲增長,我開始主動認識情感,並刻畫更細微的層次」美國藝術家Katja Farin大膽的構圖,打破透視法與現實中的常規與邊界,除了象徵畫作不屬於任何現實場域之外,或許也隱喻了他脫離性別二元對立思維,追尋自我實現後,對於傳統世界觀的重塑與顛覆。本次dPi專訪Farin,談國際駐村的經歷、解析色彩對他的意義、探索觀看的多元可能,以及情緒與創作的關聯性。(首圖為〈Where to Look 〉)

光的顏色

盛夏裡燙熱的陽光灑落灰地白牆,照亮美國藝術家Katja Farin偌大的畫布,亞熱帶的植栽竄生,島嶼的蝴蝶翩然飛入Farin的畫幅之中,原來受到台北亞洲藝術中心之邀,首次訪台的他在今年八、九月的溽暑間,來到南方澳旅店The New Days駐村,這不僅是亞洲藝術中心首次舉辦國際藝術家駐村計畫,也是正在英國倫敦大學斯萊德美術學院攻讀碩士的Farin初次造訪亞洲,從風土氣候、建築紋飾,乃至於民俗信仰,對於Farin而言都是莫大的刺激。目前旅居於倫敦與洛杉磯之間的Farin,先後曾在蘇格蘭Cumnock、阿姆斯特丹、米蘭等地駐村,不同地域的陽光讓他對於色彩的敏銳感受產生細緻的變化。本次展出的畫作半數作於南方澳,與倫敦的構圖相比,多了一分開闊的室外光景,河岸船隻、紅磚灰石、窗花與落葉灌木都使得畫面倍感親切,也令長期關注Farin的藏家耳目一新。

▲亞洲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Katja Farin,攝於南方澳旅店The New Days(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sia Art Center)

▲亞洲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Katja Farin,攝於南方澳旅店The New Days(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sia Art Center)

▲於倫敦完成之作品〈Exhausted Bed〉

▲「Blind Spot」展覽一隅(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sia Art Center)

▲南方澳駐村期間完成之作品〈Pier Side Paper Dolls〉

橙藍橘綠,非關憤怒與哀愁

仔細端詳Farin的畫作,或許會陷入一種在情感敘事與理智辨析之間矛盾的困惑,有如在冰天雪地中驀然撞見開花的仙人掌。這是源於構圖與色彩的衝突,如果將色彩抽離,以灰階的方式呈現其所有畫作,大概會以為Farin有嚴重的憂鬱傾向:畫面中的角色不是面露焦慮、空虛落寞,就是陷入沉思——「我的腦海中同時存有黑暗的思想,以及我本性中鮮明歡快,對未來充滿期待的一面」其用色不落窠臼,奔放而新穎,無視冷暖色調對應之文化刻板印象,他直言橘色是「最接近真實自我的顏色」是他內在靈魂未經壓力與焦慮雜染時,最無所牽掛的顏色;藍色則是經過沉澱後更內斂的自己,兩者雖然在色相環上對立,在他的意識深處,卻同樣鮮明耀目,都能召喚最熟悉親暱的情感。綠色對Farin而言是最讓他感到快樂的顏色,雖然偶爾也會利用大眾的色彩文化印象,以綠色表現嫉妒,更多的時候,他更希望給觀者自己詮釋的空間,而不只是將色彩當作約定俗成的文化簡寫與情感速記。Farin畫中常以橘紅取代寫實的人物膚色,偶爾也可以見到部分,或者通身青藍的角色,Farin坦言自己的用色並不是特定情感的直接借代,不需過度解讀,但可以留意色彩間的對比關係,如果整幅畫大多使用橘色,獨有單一角色以藍色描繪,那麼其刻意營造的張力才是在敘事中的用色立意,非關憤怒與哀愁。生命中固然充滿了苦難與失落,但這無損於他對於未來懷抱各種期待的興喜,以及面對現實苦中作樂的甜美。同一幅畫中神情各異的角色,可能是不同時期的Farin,但也不妨看作是情緒的化身(Avatar),每一位角色都是生命經驗中,特定情緒最鮮明的再現。

▲南方澳駐村期間完成之作品〈Feeling Stuck〉

 ▲南方澳駐村期間完成之作品〈Starting a Fire〉

 ▲於倫敦完成之作品〈Ghost Behind the Screen〉

▲「Blind Spot」展覽一隅(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sia Art Center)

眼界的形狀

要在畫布上畫出內在,乍聽之下似乎是令人發噱的無稽之談,實則不然,Farin坦言「眼睛是靈魂之窗,心理活動可以藉一筆之力迅速勾勒,畫龍點睛」。本次展出的作品中,就可以發現他對於雙眼別出心裁的多樣刻畫:或如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或與肌膚同色系,讓人聯想到大理石雕像與陶偶的朦朧不定,然而更多的其實是介於兩者之間的詮釋,眼白與瞳色的對比更是偶然的存在,獨獨在〈Sunkissed Disappointment〉一畫中,雙瞳如藍寶石一般嵌在燒燙的橘紅臉孔之上,形成強烈的對比,捕捉了瞬間失落的態勢轉變與強烈張力,眼眸的色彩則是飽滿情緒的真情流露。反觀其他作品中空洞而不著痕跡的雙眼,可能是將自我一絲不苟地收整藏匿起來,也可能是全然的放空與精神抽離。

 ▲於倫敦完成之作品〈Sunkissed Disappointment〉

 ▲於倫敦完成之作品〈Some Sparkle〉

你的消失點不是我的消失點

「要如何畫出被抹煞的灰色地帶?那些在彼此之間的空隙與邊際?」某種層面上Farin眾多的畫作都在辯證、演繹作為性少數的認同與生存空間,當社會習慣以二分法框架社會角色與身體審美的正當性,Farin選擇了絕對的「他者」:在畫作〈Splitting While Entering〉中,前景的主角正要跨越被廊柱一分為二的空間,右邊是一片粉紅,左邊則是整面違反物理空間的綠色磁磚,空間被爽快地分成了兩邊陣營,人卻不能完美切割。Farin特別指著扭曲的椅腳,以及與前腳超現實交疊的另一張椅子,顯示出椅子的不真實性,既然椅子不是真的,腳也不是,想當然人我之間的陣營與隔閡也都是虛構的幻象罷了。

▲於倫敦完成之作品〈Splitting While Entering〉

▲於倫敦完成之作品〈Lost Keys〉

你在看哪裡、你在哪裡?

面對他的畫作,Farin發現不少人第一時間的直覺反應是猜測畫中人物的性別,並且依照髮型穿著,果斷判定社會賦予的身份角色。雖說他筆下多數的人物都有著雌雄莫辨的中性穿著與特徵,也有如〈Guided Catch〉中代表了母親形象的紅色豐滿輪廓剪影,以及少見的橫幅創作〈Where to Look 〉左側探出的綠色人頭,喉結清晰可見。同一幅畫,其實也可以選擇先關注頭頂上一隻捲曲的手,指向畫中央主角上方正在下降的蜘蛛,或者是台階上打翻的酒杯——性別不明的角色形象,僅僅是Farin熟悉的模樣,從來都不是有政治目標的為賦新詞,觀者大可以揣測畫中角色的性別認同,忽略淺藍與豔橘之間的痛楚與歡愉,看不清情態與色彩,盲點或許在框架之外。

與Farin對談,不禁發現拿掉性別刻板的標籤,絕非拒人於千里之外,而是敞開雙臂的邀請,「情緒是我們作為群體都共有的經驗」他相信在自己的畫作前,人人平等,都有機會投射其中、感同身受。

▲南方澳駐村期間完成之作品〈Guided Catch〉

▲於倫敦完成之作品〈Starting to Detach〉

展覽詳情:

Katja Farin: Blind Spot
展期:2024 年 9 月 14日 - 11 月 10日
地點:亞洲藝術中心(台北)

 

Source:

Katja Farin, 亞洲藝術中心

ALL POSTS
Copyright © 2024 dpi設計插畫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