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起點
可曾關注過自己的閱讀習慣?除了作者、品類之外,閱讀的節奏、順序,乃至於視覺的起點?我閱讀一本書從來都是自書籍封面開始,卻鮮少可見書評談論書籍封面。書封優劣,一直以來都是設計界的範疇,本書作者楊啟巽曾以《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獲得第38屆金鼎獎圖書設計獎;《作家的書房》獲得台灣視覺設計獎印刷設計類鉑金獎、第39屆金鼎獎圖書設計獎,並多次獲得金蝶獎榮譽獎,設計功力備受業界肯定,以此書作為欣賞書籍設計之入門,再適合不過。
在網路媒體新興,電子書崛起的今日,卻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室內設計以書背顏色、大小來擺放、妝點生活空間;同時擁有一本書的電子書、紙本,甚至是週年紀念精裝改版的愛書人絕非異類,在在為紙本書籍與封面設計的意義與價值背書。試想若今天進了一家店,所有書籍都是單一大小、紙材、顏色,封面上僅僅以同樣的字體、字級標示書名與必要資訊,逛書店將是多麼沉悶而嚴峻的一項挑戰?
▲2018年新版的《骨皮肉》以色塊與層次展現,大氣而風韻十足
▲從1997年初版至二十一年後的新版設計,相互輝映,趣味橫生
▲《書,記憶著時光》,以書頁翻飛的形象,搭配打凸以及燙雷射銀箔
▲王鼎鈞《山裡山外》封面同時以繽紛山巒疊影,以及打凸的山字,打造空間裡外深度
▲蔡璧名談詩歌與莊子的著作《解愛》,愛上頭開了一朵燙珍珠霧白,以紅口霧金襯托的梔子花
▲上海作家繁體版《繁花》選用金宇澄老師手繪圖稿,更選用天然麻布印刷,簡樸與絢爛的對比
▲飲食滋味《黃帝內經》飲食版:金箸玉穀,巧雅如詩
▲以濃得化不開的抹茶綠,襯以磚紅的日式窗花打造《從書店窗口看京都》的古雅氛圍
▲以惡趣味(蒼蠅)妝點的新古典形象《植物的心機》封面令人莞爾
▲褪去米色書衣,內封別有洞天
▲反轉翻玩原書封設計色系,《編劇的藝術》以特色金、黑營造劇場般的燈光效果
廣袤的視覺語言
《素直設計》全書共分「文學創作」、「攝影紀實╱電影」、「生活風格」、「圖像小說╱漫畫」等四大部分,除了題材豐富外,也可見設計師多元的視覺語彙以及設計功力,除了多層次刀模、打凸、燙金的自如運用外,楊啟巽老師對於「性」的轉化與詮釋尤其值得一提:《狎客行》以大氣經典的東方書畫元素呈現;《簡明性愛辭典》拿掉活色生香、紙醉金迷的花花書盒後,在公眾場合捧著極簡的封面閱讀完全無需避忌害羞。
楊啟巽老師自言早期設計「色彩繽紛、圖素滿滿」;近期「一切素簡、白底至上」。他的視覺語彙多變,時而如紗線,時而如毛呢,視個別書籍的調性而調整,沿用初安民總編輯的比喻,楊老師的設計,讓作家們的文字與敘事都能夠自如舒展,輕薄與厚密之間,雜感不至悶濕、情意不必受凍,如果文字是身體,讓楊啟巽老師量身,天下的嚴寒與酷暑,都能遊走自如了。
▲麥人杰《狎客行》以及十八週年紀念琴酒〈狎客琴〉
▲《簡明性愛辭典》將內頁單色插圖重新上色、編排,趣味詼諧,引人注目
Source:大辣;實體書封由楊啟巽工作室拍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