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閱讀文章
BACK
SCROLL
設計
打造北歐風格家居:從零開始!
常常聽到台灣人嚮往北歐居家的極簡風格,你是否也想效法,但是自認無法「斷、捨、離」?或者總覺得極簡風格就是把日常用物「藏起來」,網路上看到的私宅美照如果不是把雜物都堆在鏡頭畫面之外,就是「沒有人住」呢?且聽在挪威定居的台灣張顥璇(凱西)分享居家改造的心路歷程!

你對於北歐居家裝潢的印象還停留在藤椅以及木質傢俱、設計師沙發椅嗎?事實上,北歐人打點家中擺設的態度有許多值得學習的祕技,讓生活便利與美感能夠共存、品味與性格能夠兼具,在此編輯與大家分享幾樣閱讀《從零開始打造北歐風格的家》書中傳授的實用知識,並澄清容易令人混淆的觀念。

藏拙:極簡不只是斷!捨!離!

藏拙可以說是北歐居家佈置最核心的精神之一,實際體現的例子可以從客廳裡不見蹤影的面紙盒,以及幾乎永遠藏在廚房門櫃之內的垃圾桶。不僅如此,以2017年的挪威法規為例,明定建築儲藏空間的比例:每50平方公尺的住家必須有5平方公尺儲藏室——由於當地氣候變化劇烈,換季時也可能有滑雪用具等物件需要較大的收納空間。北歐人並不是「生無長物」,也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斷!捨!離!」,而是習慣將用不到的物件收納在功能專ㄧ、隱蔽的「儲藏」室。非常重要的觀念是,收起來不等於暫時藏起來,而是要有像「定裝照」一般,物歸原處時的參考標準,並且在平時就不定期「場地復原」,也因此,「收好」的狀態,並不會是整張空的桌面、光溜溜的窗台,而是只留下「本來就駐點」到位的物品。或許有讀者會質疑這像樣品屋,這樣的質疑其實不無道理,由於北歐人八成的聚會都辦在家中,「家」其實時常要「見客」,多數北歐人都有意無意以「展示」的態度佈置居家,因此不會無緣無故「暫放」雜物,並且越堆越高,畢竟誰會明知道晚上有客人要來,還故意放雜物在茶几上?這樣的居家呈現與樣品屋最大的差別,在於樣品屋的物件沒有背景故事,未經過調整,使得陳設符合主人的習慣與偏好,而且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住家的真實擺設往往兼容了功能性,並且可以反映個人品味。舉例而言,北歐沙發上的抱枕常常由不同系列花樣的款式混搭組成,並且肩負了支撐臥靠的功能性,為了不遮擋採光直射的採光,沙發設計多為低矮,但坐墊較深,讓人可以依照身型加墊抱枕倚靠,因此抱枕就兼具了美學與功能性的意義。

適當地運用裝飾品,除了增添生活情趣,還有一個妙用:以選定的物件作為「駐點居民」,雜物自然會在派不上用場時「散場回家」,而不會因為空無一物,而任意堆放未經挑選的雜物。這麼說北歐人難道都沒有雜物嗎?當然不是。只是「不值得展示」的物件通通都會被收好!很多人在添購置物櫃時只顧尺寸,而忘了「開放式」與「封閉式」儲物選擇的重要性。 隱惡揚善的陳列核心觀念也反映在兩地的行銷角度——台灣IKEA:「多樣款式及設計廚櫃,能節省煮食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挪威IKEA則是:「打造一個沒有雜物的廚房─運用開放式與附門收納櫃,展示你喜歡的東西、藏起你不喜歡的(像是你的老舊烤麵包機)。」

指名烤麵包機絕非無的放矢之巧合——北歐人還有一項在台灣很少見的特性,那就是他們很習慣把家電通通藏起來!不僅僅是冰箱、烤箱、洗碗機,甚至是抽油煙機,北歐人都無所不用其極,用規劃精良的收納系統讓它們一一消失於視線之中,甚至連台灣常常當作視覺焦點的電視都不例外。要減低電視的視覺存在感可是有訣竅的:在螢幕附近掛畫、放置藝術品,或者是直接選擇如一幅畫作般的美學電視都是非常有效的做法。歸根究柢,凱西認為將電器藏起的背後,除了美學上的考量之外,也與「Law of Jante(洋特法則)」密不可分。以高檔家電炫富和洋特法則主張的謙遜、合群相悖,因此挑選家電時以功能為重,在家中也被收藏在不容易看見的角落。

▲物歸原處並不是要所有平台上都空無一物,而是要善用收納空間、留下植栽與值得展示的物件

▲檯面上固定陳列的物件都經過精心挑選,不盡然符合審美考量的食品則收納在封閉式的儲物櫃中

▲若選擇開放式的陳列櫃,需考量櫃子中的物件是否與整體環境氛圍相符?

軟裝當道:不斷地改造與優化

與台灣多數的家庭相比,北歐人一生中換房的次數較多,因此比起大興土木,他們花更多心思與預算在「軟裝」上,所謂「軟裝」,就是將屋子比作玩具,拔地而起搖動,可以被搖下來的全都算數。因此許多北歐人都願意花比較高的金額添購設計師傢俱,搬家時也會一併帶走,留下空蕩蕩的屋子,讓下一任屋主得以「從零開始」。以軟裝為主最大的例外可能是「翻修地板」的迫切性;地板普遍被當作裝潢視覺印象的基礎,因此即便預算有限,他們還是會想方設法改善老地板。若打磨、重漆都不管用,又沒有預算整批換新,地毯就成了改頭換面的救命仙丹。除了作為整個空間的顏色與材質對比之外,同時也能作為不同空間區塊的劃分。尤其能讓開放空間中的傢俱、物件能夠有「聚集」與「降落」的效果,而不至於顯得散亂無重點。除了地毯之外,書本也是很好的基底,能夠建構出其上物件彼此的聯繫,以三樣物件為基本單位,是陳列物品時百試不厭的簡易要訣。

▲開放的空間中有了地毯,客廳的範圍更加明確

觀察北歐客廳,很少見L型沙發蹤影,因為多數人更崇尚能夠自由移動的客廳擺設,可以隨著季節、心情而做調整,日照變化、風向等細微的變化都會影響實際居住時的活動習慣與範圍,進而決定了傢俱的擺放位置——這也是為什麼很少有人在入住之前就已經添購好所有傢俱,往往要花個一年半載才能夠有個「家」的樣子。 

https://www.instagram.com/p/CdBnZ_Gq9p9

也因為是長時間的積累,北歐居家的家飾往往不是你可以在一天內,就可以到店內買辦置妥的;服裝可以Mix & Match,室內軟裝設計當然也可以!凱西特別提醒:超越年代,結合新舊單品常常是營造出個人風格的重要關鍵。因此物件之間的對比強度、體積大小都不容小覷,更提出配色與混搭風格的黃金比例——「6 : 3 : 1」的運用。六成的物件要符合主要風格,三成可以是混搭的另一種風格元素,最後的一成可以有出人意表的小驚喜。軟裝設計就像在幫房子穿搭;適合怎樣的剪裁、髮型、首飾等偏好需要時間培養,屋子的裝潢、傢俱的挑選也要經過實際的練習、累積經驗,才會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https://www.instagram.com/p/CijwtV7KeLT

凱西還分享了「視覺聲音」的概念,只要相對周遭有變化,就會引起注意,就如畫面中粉嫩溫暖色調的空間中,淺青色的檯燈座身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她特別向軟裝師Anders Slettemoen Hodne請益,Anders擅用貼近大自然原型的物件,以真實的植栽、蔬果、鮮花佈置出售的房屋;更以珊瑚、白石取代雕塑品。他強調佈置的「合理性」,因而使得他的作品往往有「居住的溫度」,而與一般樣品屋有所區別。Anders是留白的奉行者,他懂得如何讓空間換氣, 適時使用一些款式較為簡單的品項,讓整體視覺焦點明顯、錯落有致。

https://www.instagram.com/p/Ccr_wz1qJz3

「家」不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

家的意義是什麼?這題還真的沒有標準答案,然而對於一個北歐人而言,家絕對不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而凱西相信到人家家中作客,對主人最高的讚美即是「這真的是屬於你(們)的家!」因為北歐家居的精神,非但不是以極簡、毫無個人特色的「公版」創造出的「萬用美居」,而是去蕪存菁,有意識地陳列、擺放最能夠代表屋主個人品味、興趣、偏好,乃至於生命經歷的元素,「家」往往是屋主精神的外在體現,更是他容納生命中重要親友、與之產生新回憶與連繫的溫床。沒有所謂的「完美的家」,令人稱羨的北歐家居或者有過人的特殊配色,讓人的心情不知不覺都受到影響;或者富有強烈的個人特色,能夠輕易指出主人的興趣與偏好;或者巧妙而不著痕跡地融合了大師經典設計傢俱,使雋永的款式也能讓人耳目一新。

凱西從來都不希望告訴大家買哪些傢俱、選什麼配色,因為沒有所謂最有型、最有品味的家,只有最適合,最能夠體現個人品味的居住空間;如果想要學習佈置裝潢的理路、方法,了解北歐風家居迷人的原因,不妨細讀《從零開始打造北歐風格的家》!

https://www.instagram.com/p/CZPKaKLsytD

  

Source:

悅知、Instagram

ALL POSTS
Copyright © 2024 dpi設計插畫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