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閱讀文章
BACK
SCROLL
趨勢
《機器會夢見 NFT 嗎?》被機器拿捏了!GAN 的藝術實驗
機器會夢到 NFT 嗎?NFT 會諭示我們的未來嗎?歡迎你善用手邊的 3C 機器,走進「台灣首檔加密藝術收藏展」線上展間,感受人機共融的魔幻時刻。

你是否也曾覺得手機比世上任何人更懂你呢?無論鬧鐘、天氣預報或最新的防疫規定,我們早已仰賴這個方塊機器指引生活。然而人類從未滿足,不斷挑戰科技極限,並持續問到,機器能像人一樣思考,甚至達到人機不分的境界嗎?

此次 Volume DAO 展出的《機器會夢見 NFT 嗎? ─ 台灣首檔加密藝術收藏展》,蒐羅世界各地 12 位藝術家,利用「生成對抗網路」技術創作的 NFT 作品,展現人工智慧(AI)的驚人才能,開拓人機合作的藝術邊界。

Ganbrood〈潛藏空間的岸上軍旅〉

什麼是「生成對抗網路」?

由伊恩‧古德菲婁於 2014 年提出的「生成對抗網路(GAN)」概念,仿效人腦神經網路,主要依靠機器中雙重機制「生成器」與「辨識器」相互對抗,培養 AI 的自主學習力。

我們可以想像成偽鈔集團和刑事局的鬥智鬥勇,前者不斷模仿精進製作真鈔技術,後者則負責檢驗打假,經由雙方你來我往的抗衡,生成器逐漸磨練出以假亂真的超能力,是讓 AI 能有突破性發展的一項技術。例如虛擬人像合成、文字圖像辨識、提升影像解析度等,都是常見的 GAN 應用。

伊馮娜‧陶〈邊界之屋〉

藝術 GAN 什麼?

向來走在時代先鋒的藝術家們,當然也沒錯過 GAN。本身就擅長電腦演算的倫敦藝術大學電腦藝術中心課程主任馬修‧普魯默 - 斐南德斯,在〈洞穴彩繪〉系列中,先用自行開發的生成技術樹立獨特繪畫風格,再以AI為首幅洞穴作品(15/08/2021 GENAI FIRST)編碼,之後便透過指令,讓機器創作出 74 件層次豐富的作品。

馬修‧普魯默 - 斐南德斯〈洞穴彩繪〉系列| 左圖:15/08/2021 GENAI FIRST;右圖:03/08/2021 SPIRAL

看到右邊這幅改造作品〈洞穴彩繪〉 (03/08/2021 SPIRAL),遠看像朵花,細看像蜂巢、像古墓又像洞窟,色調繽紛卻絲毫不凌亂,陰影明暗也掌握得恰到好處,還隱約能看見幾張藏在洞穴中的人臉。究竟這是藝術家的指示,或是機器猜測觀眾期待的突發奇想呢?很值得我們細細琢磨。

解讀機器語彙的最後晚餐

沒有精通電腦編程的硬底子也沒關係!台灣藝術家張明曜在嘗試 NFT 創作時,接觸到能將字串轉化為圖像的 Pixray 智能網站,意外開啟一連串與 AI 機器協商,共同作畫的試誤大挑戰。

張明曜〈最後的晚餐〉

這幅〈最後的晚餐〉擷取達文西原作的繪畫元素,卻通過一次又一次迭代調校,讓耶穌與十二門徒通通消失,畫面中僅留下宛如陳年油垢一般的汙黃紋理,和滿桌杯盤狼藉,重新詮釋經典文本的意象,也讓我們看見機器合成混沌而迷人的樣態。

似人非人,機器如何把玩創作

不同於人為創作濃烈的主觀意識,隨著 GAN 的技術演進,於天才與怪胎間來回擺盪的機器創作,提供我們新的觀看趣味。當藝術不經人手,何謂真實與創新?機器又會如何捕捉人與人、人與物、物與世界間的連結?更甚在被鑄成 NFT 之前,機器是否早已知曉,並因而改變創作方向呢?

機器會夢到 NFT 嗎?NFT 會諭示我們的未來嗎?歡迎你善用手邊的 3C 機器,走進「台灣首檔加密藝術收藏展」線上展間,感受人機共融的魔幻時刻。

前往線上展覽|機器會夢見 NFT 嗎? ─ 台灣首檔加密藝術收藏展

更多資訊|InstagramFacebookARTOGO

ALL POSTS
Copyright © 2024 dpi設計插畫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