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是人都想要幸福,不論是看電影還是看書,身為少數族群,總是希望能在故事中看見自己的影子,也看見獲得幸福的可能性。在台灣漫畫、電影與同志文學逐漸發展到酷兒文本,故事樣貌越顯豐富多元。在故事中以酷兒角色獲得幸褔,從來都不只是單純的創作安排,而是血淚交織的生命拚搏,是與社會輿論、刻板印象,以及重重誤解的奮鬥。近年來我們終於見到越來越多同志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歡樂大結局,然而對於跨性別者、無性戀,以及雙性戀而言,要走的路只能用「道阻且長」來形容。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故事的內容不斷地與社會風氣相互引導,你拉我一把,我推你一步,有如探戈一般。從前好萊塢甚至不接受跨種族的男女演員在大銀幕上相戀,在倡導多元試鏡,《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席捲全球的今日或許難以想像「種族隔離」的愛情敘事,就如同本書中,英俊瀟灑的男同志獲得幸褔也是近幾年才有的現象。引用一書中金句:「愛不會使世界滅絕,沒有愛才會」。感謝大辣願意出這樣一本意義非凡而大膽的漫畫,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見到受公平對待的跨性別者、無性戀,以及雙性戀角色。
安身立命
高概念故事背景設在2024年的性別友善公寓,是具體上的空間,更是少數族群尋求歸屬感的隱喻。酷兒族群向來相當重視居住權——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再精華的地段,都不敵百般刁難的惡房東,或者嫌棄鄙夷,對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的鄰居;不論你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為何,看房、買房終歸是要安身立命。題材多元前衛的大辣12月出版新作,邀集MORIKU墨里可、陳沛珛(改編原作李屏瑤)、Elainee、NIN、李瑋恩、盧卡斯等6位漫畫家一同打造彩虹公寓,試圖以六篇短篇漫畫深入淺出,一窺多元性別與不同性向之少數族群的生活樣貌。
形塑世界的魔力
故事有形塑世界的魔力。就如電影的鏡頭,不論鏡頭外的世界多麼雜亂,有多少工作人員與燈光、收音設備,鏡頭中只看得見演員獨自落寞地蜷縮著,世界是寂寞的。短篇漫畫以有限篇幅,不可能包含族群中所有不同的經驗,然而對於不熟悉酷兒文化的讀者而言,他們看不到所有被省去的脈絡,以及個體經歷的差異。
大辣嘗試著囊括酷兒七彩光譜上不同樣貌的生活、掙扎,以及收穫,膽視過人,勇氣可嘉。透過六位不同經歷背景的繪者,碰觸的議題包含了二樓的愛滋病去污名化U=U;三樓女性透過網路交友探索性向,乃至於無性戀的可能;四樓少女誤打誤撞進入與小姊姊沒有承諾的親密關係;五樓女同志不被母親認真看待的處境;六樓跨性別者透過性行為尋求認可、填補空虛,生活上手足無措,任人欺侮的狀態;七樓的雙性戀探問大遊行的正當性,提高能見度與存在感的最終訴求。
括弧之外內,引號之外
然而故事有人說就夠了嗎?六個故事中,有半數以困境作結,角色獲得完全接納,被情節擁抱的只有二樓與七樓,恰巧都是男男之間的故事。而女女間,在五樓雖沒有明說,但主角母親邀請女兒「室友」,給讀者女友獲得家庭接納的想像空間。回到電影鏡頭的比喻:說什麼故事、怎麼說,和有沒有人說同等重要。以西方媒體為首,男同志在主流媒體的能見度在過去十年來逐漸提高,雖非完美,相比之下,其他少數族群面臨的問題還是如燙手山芋,不是拿不起,就掌握不住。本書最大的特色即是其多樣性,不再是專注在單一認同題材,然而從推薦序,到出版文案,一次又一次的「同志」標籤,關鍵字裡看不到「酷兒」雙性戀與跨性別者搬是搬進去了,但在精神上,仍然被構築彩虹公寓的主事者置於括弧之內,引號之外。
快樂代言人
正如擁有百萬YouTube訂閱人數的「跨性別知性網紅」Natalie Wynn,以及《慾望城市:華麗下半場And Just Like That》中Sara Ramirez飾演的非二元性別角色Che所說,近年來酷兒演員們不斷地在探討「悲劇刻板印象」,指主流媒體不斷呈現少數族群受到欺壓,成為受害者,尤其是跨性別與非二元性別者,不是被殺害,就是被拋棄、被霸凌等,一面倒的負面悲劇形象。展現少數族群面臨的困境固然重要,然而當社會上沒有任何正面文本時,除了對該族群可能造成精神打擊外,無形加深了外界的刻板印像,間接合理化持保留態度者袖手旁觀,甚至是加害的行為。相信繪者並非贊同故事中「渣男」的行事作風,但是刻板印象以及社會輿論的信徒,往往在看見媒體反映自身行為的當下,更加確信自己的作法有所根基,也讓猶疑中的追求者望之卻步。
危險印象
酷兒族群一路走來,不斷地要與迷思和刻板印象奮鬥,本書實是斬斷這些錯誤想像的絕佳機會,然而在不同故事中,繪者假藉母親、前女友、同事之口,再度說出社會對於這些族群的誤解「女兒的女友就是室友,雙性戀是其實就是同志、跨性別女的身體是男性的身體,上的是男廁等等」,並無惡意,但很難讓大眾留下正確、正面的印象。訴說困境固然有其意義,但是當故事中少數角色也能獲得幸福,被擁抱的同時,大眾也看見正面對待他們的另一種可能。
特別敬佩李瑋恩挑戰刻畫跨性別的議題,還專程訪問了半糖愛麗絲的經驗,也強調每一位跨性別者的認同與故事迥異,無法以偏概全,然而在有限篇幅中,無法看見角色成為跨性別、上男廁、對於凌辱毫不反擊以及透過親密關係尋求慰藉的緣由,讓人不容易同理。由於現行制度在尋求醫療協助、開立證明時,跨性別女性會被要求長期以女性身份工作、生活,選擇上男廁實在是與共同經驗不符,更尤其李瑋恩很果敢地塑造了一位美麗婀娜的女主角。
西方媒體對於跨性別角色物化、過度性感與多重性伴侶的塑造,絕非群體的共通生活經驗,或許作者想要讓讀者看見跨女面臨的種種困境,然而沒有足夠的鋪陳,在性愛場面與被霸凌之餘,是否有更多刻畫角色人性溫暖、柔美的空間?故事角色的困境被看見了,然後呢?希望2024年社會能往前再進一步,正視雙性戀不是一個階段、相信無性戀在乎的是心靈上的交流、並能看到一個懂得適當反擊,做自己照樣能獲得幸福的跨性別角色。
二樓故事:〈色彩〉內頁
二樓故事:〈色彩〉內頁
三樓故事:〈如果妳不是真的〉內頁
三樓故事:〈如果妳不是真的〉內頁
七樓故事:〈達令士〉內頁
七樓故事:〈達令士〉內頁
圖片來源:大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