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閱讀文章
BACK
SCROLL
藝術
致穎《總是春光乍現》MoCA開展中!以幽默之名揭露數位生活中的隱性偏見
《總是春光乍現》:藏於人工智慧、數位圖像與意識形態中,揭露數位生活裡的隱晦訊息。

現代人拍照總離不開美化濾鏡,透過APP內的臉部辨識,便能立即產出完美無暇的數位分身,但你知道其中針對不同種族膚色的演算判讀,竟潛藏著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見嗎?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攜手新銳藝術家致穎推出榮獲2019年「LOOP錄像藝術獎」的計畫成果首展《總是春光乍現》,展名取自安東尼奧尼的電影中文譯名,展覽概念源自於近年蔚為風行的臉部辨識技術,進而研究隱藏於人工智慧、數位圖像與意識形態,關於種族文化間的眾多跡象

#視覺圖像中的刻板偏見

本次由李彥儀擔任策展人,展出作品結合了表演式演說、影像裝置與圖像研究等相異創作形式,試圖探討視覺圖像中愈加生動的偏見與刻板印象。展場中共有三件錄像作品《打光》、《功夫流感》與《信息》,藉由致穎細緻入微的觀察視角,使創作在幽默中相遇,進而揭露數位生活裡的隱晦訊息

策展人李彥儀表示致穎的作品亦如趣味遊戲,有時以重新演繹的方式出現,有時在語言、翻譯、文字遊戲與雙關等文學技巧中轉換;有時在圖像與敘事間前後來回的刷碟摩擦,製造出歷史敘事正在轉場的節奏」。

#搶先看三件作品亮點

三條主要敘事構成的《打光》,包含與多哥的專業攝影師探討如何以「打光技術」彌補對深膚色曝光的不足,以及與臺灣聯發科技專門開發臉部辨識演算法的工程師對話,深入諮詢如何打造廣受非洲民眾喜愛的相機演算法

另一個亮點為充滿70年代復古風格的李小龍功夫片,影片中穿插了利用臉部動態捕捉語音辨識演算法所營造出的李小龍動畫,同時也是影片的講述者。

曾掀起熱議的「功夫流感(Kung Flu)」一詞,來自美國總統川普在2020年競選演說中所創造的詞彙。致穎則運用了相同詞彙作為作品名稱,以表演式錄像Lecture Performance Video形式,嘗試解構病毒、功夫的刻板偏見與影像的關聯性,並延伸闡釋發生在亞洲,尤其是台灣自身的種族歧視議題。

《信息》作品呈現兩組共八個為演算法所屏障的字彙,尤其在疫情越趨嚴重時,中國主流社群平台便開始封鎖與疫情相關的字彙,致穎將這些字詞以人工模擬數位圖像輸出的方式,橫向繪於圖紙上,彷若象徵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下,進一步引發觀者思考何謂「信息」的真偽

如果你也對《總是春光乍現》一展有興趣,不妨抽空走一趟台北當代藝術館參觀。

INFO

藝術家簡介

致穎居住和工作於臺北及柏林,擅長運用聲音及影像等媒材進行創作,以探討全球資本化時代人類生存語境與環境體系之關聯,並多方關注全球南方當代社會之主體性研究與探查。作品曾於巴黎龐畢度中心(2020)、「鹿特丹影展」(2020)、「臺北電影節」(2020)、「柏林影展」(2018)、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018)等展出,並於2019年獲西班牙哈恩內夫肯基金會與米羅基金會頒發年度LOOP錄像藝術首獎,且在同年入圍柏林藝術獎。同時為藝術團體「復興漢工作室」成員之一,並主持RLIS影響研究室,專注於媒體與圖像研究。

《總是春光乍現》

展期:2021/7/27-9/19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

-

source: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ALL POSTS
Copyright © 2024 dpi設計插畫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