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閱讀文章
BACK
SCROLL
藝術
從爆炸聲響凝聚感知,喚醒身體的多重經驗:北美館第八屆「X-site計畫」首獎《爆炸容器》戶外登場
從爆炸模擬噪音、聲響與共振中,重建人與空間的動態關係。

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X-site計畫每年公開徵選戶外廣場空間提案,旨在鼓勵跨域、實驗性的創作型態或創意方法論誕生延伸或突破空間構築與美學,激發人們對於場域的嶄新感知與無限想像。

今年第八屆X-site計畫經兩階段評選,由團隊「超限游擊X真實構築」以《爆炸容器》(Booom room)在31件提案中脫穎而出獲得首獎。近日於北美館戶外廣場正式啟動,以塔式建築「容器」模擬各式爆炸的噪音、聲響與共振,透過聽覺、視覺與觸覺等面向凝聚感知,喚醒身體的多維經驗,重新建立人與空間的動態關係

#以「核電廠冷卻塔」造型發想

創作團隊回應本屆X-site命題,以「X」象徵無限、未知概念,深入探究爆炸能量的擴延性與跨越時空間的多種可能造型發想取自核電廠冷卻塔,藉由迴放模擬爆炸後的聲音波動,將物理性的抽象能量轉譯為感知互動的氛圍場域,靜待觀者前往觀看、聆聽、踩踏,挖掘自身對空間的解讀,同時成為塔中共振的質點

#鋼構材質呈現後工業末日感

《爆炸容器》主體建築為聲音與震動的中心,外層以鋼構材質表露後工業的末日感,內部由木造支撐組成,頂端發散式結構意味爆炸瞬間的樣貌,底下的開放式環狀基座則挑起人們向上仰望的好奇心。而周圍散落著三件不同樣式、方向性的木作裝置,代表著爆炸產生的破碎化量體,間接傳遞場域的能量波動。

或許你會很好奇,爆炸聲是怎麼生成的?由團隊中的聲音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和徐嘉駿運用電子聲響技術,並根據建築的特殊系統進行創作採集現地聲音轉化為空間構築,形成滿載的音場能量,進而使結構體、聲響與震動達到擴張、漫延且不斷變動之狀態

本屆X-Site評審團代表林靜娟表示:「作品以核電廠造型探討工業時代後的人類社會,形塑荒涼末世般的知覺警語,某程度亦反映了當今人類面臨疫情嚴峻的時刻迫使我們面臨『爆炸後』前所未見的狀態,不斷地從中學習新的可能。」

北美館在7月31日將舉辦表演活動「餘波Aftermath邀請聲音藝術家徐嘉駿演出,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前往此處查看更多資訊。

2021 X-Site:《爆炸容器》 ─ 多重真實

展期:2021.07.13-2021.8.22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

「《爆炸容器》 ─ 多重真實」

團隊成員

計畫主持人:邱杰森

建築師:沈弘軒

超限游擊:邱杰森、莫珊嵐(Margot Guillemot)、洪聖雄、丘智偉、吳承澤

真實構築:林彥甫、黃于珊、謝秉澔

聲音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徐嘉駿

-

source:台北市立美術館

ALL POSTS
Copyright © 2024 dpi設計插畫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