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寶藏巖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高低起伏的聚落中,散落著住家、藝術村、學校、寺廟等日常生活的實作場所,對居民而言,有家的歸屬與回憶;對藝術家而言,是揮灑靈感的暫居之所;而對於生活、工作在這一隅之地的人們,還帶有什麼樣的雛形與想像?本次開展的寶藏巖光節《棲息在光中Dwell in Light》,便以「家」為構想,分支為三大展覽概念「個體之思」、「家屋之形」和「自然之境」,十三組藝術團隊以自身創作脈絡,詮釋這片靜謐山城的無垠聚落想像,趕緊往下看有哪些展場亮點!
#個體之間的依存關係
聚焦於個體之上的思考,由錄像作品〈縫:被撐開的記憶〉圍繞在原生家庭情感上的破碎,是藝術家洪鈞元對於「家」的荒謬性結構的反向演繹。
在蓄水池的作品出自於創作者林明彥,由看似稀鬆平常的曬衣場域組合而成,取作〈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反映家庭成員間的互動與不自言喻的單純心境。
身處市場廢墟的〈早市位元〉,是藝術家張乃仁試著模擬陌生星球的探勘行動,以橘霓虹數字燈的圓形排列,試圖探討著當人的元素從空間移除,是否還會遺留下什麼物質。
於2019年,王宇光曾在寶藏巖駐村,將個體之間注定消亡的依存關係,透過雙人舞作〈捺撇〉化為彼此肌理在宣紙上留下的羈絆與墨痕,舞動間的難分難捨相當耐人尋味。
source: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林筱倩攝
source:微光製造
#家屋之形的記憶載體
在閃爍光線與綠色植被的環抱下,原本蒼白的房舍也因此有了生氣,姚仲涵的〈光電獸#21-痕跡掃描〉思考著作品與斷面建築群的相互關係,當向晚來臨時,宛如天然劇場的光影交疊也正蠢蠢欲動著。
洪梓倪的〈直角〉以居所空間的角度思考,將光束藏於木門後,一開一閉中,製造屬於空間的隱蔽性和親密感。
呼應窗外高速流動的高架道路,林瑜亮的〈藍天、綠地與被固定的場所〉以寶藏巖家屋中的一面牆,呈現變化狀態下所產生的不變。
蔡宜婷〈永恆的變量〉則以車窗作為人們的記憶載體,與半樓廣場上建築的窗框對應,將窗外都市環境移動的景象,轉化為玻璃上的光影變化與恆定規律,巧妙呈現出視覺交錯感。
#自然之境的生態推移
莊志維集結寶藏巖水文背景而成的〈河光〉,柔軟的薄膜素材也淡淡隱喻著脆弱與消逝的種種。
在〈未知的場域系列:寶藏巖計畫〉中,陳家翊運用植物圍繞工地的影像場景,突顯人類的棲居環境中,人工與自然相互混雜的曖昧與未知狀態。
最後由顧廣毅〈變態的正常,正常的變態〉劃下展場句點,從科學家的研究理論為基礎,從不同視角觀看人類與非人生物間的異同。而聚落也如同生態系統,在時間的推移中不斷地發展、變化和演替著。
此外,除了寶藏巖光節可供參觀,更有誠品信義店對外亮相陳家翊裝置作品〈未知記憶〉,而文史常設展《迴盪之聲》也在寶藏巖內同步開展,以四件展品梳理聚落歷史與藝術共居的歲月積累,帶給觀者更完整性的地方探究。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前往寶藏巖,踏著腳下的光,在蜿蜒的小路上循著層層堆疊的線索,或許能尋得棲身的一隅方地。
INFO
寶藏巖光節《棲息在光中》
展期/2021.03.27(六)-05.09(日)11:00-22:00(週一休園)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迴盪之聲—寶藏巖文史常設展》
參展藝術家/鄭亭亭、黃立慧、吳修銘
展覽策畫/施雅恬
展期/2021.03.27(六)-2022.02.06(日)(週一休園)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衛星展區》
藝術家/陳家翊
展期/2021.03.19(五)- 05.09(日)
地點/誠品信義店3樓
-
source:寶藏巖國際藝術村